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

用心保護你的心

 
許多人都曉得保護心臟的重要性,可是患上心臟病的病例卻始終沒減少過。問題究竟出在哪里? 
 
  心臟病是繼癌症之后,成為國人的第二號殺手。但是,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臟病而沒趁早治療。

  這個星期是全國心臟周,為配合今年的主題,新加坡心臟基金會將主辦一系列活動,讓新加坡人保持心臟“青春”与健康。上個星期,基金會主辦了“益心博覽會”,向人們傳達保護心臟的信息。

  雖然人們曉得保護心臟的重要性,可是國人患上心臟病的病例卻沒減少。心臟疾病是因為不注重飲食健康、缺少運動、壓力等等所引發的。

  心臟疾病中,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患者數目非常多,心肌梗塞者也有不斷增加的趨勢。

  三條冠狀動脈——左前下降枝、左回旋枝、右冠狀動脈是供應養分和氧气給心臟的“大將”。當它們發生粥狀硬化,使血管壁變厚、管徑變窄或完全阻塞后,血流通過一旦減少或停止,供給心肌的養分和氧气減少,就會引發心臟不适,產生狹心症或心肌梗塞。
胸痛20分鐘應就醫

  每4個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當中,約有1人死亡。死亡的病例中,有半數的人在發病1小時內,因發生心室性顫動,來不及送醫而喪命。因此,當身邊的人發生嚴重的胸痛超過20分鐘,就應馬上送院。

  有些人有心絞痛的經驗,有的輕微,有的持續相當一段時間。心絞痛跟心臟病有關系嗎?是不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?

  發生心絞痛時,就是胸骨下或心前區產生暫時性的灼熱、疼痛、緊縮的感覺。它可以輻射到左肩、左手臂內側,會因用力、緊張、寒冷的環境而產生這些狀況。

  至于一般的心臟病發作,即灌流心臟的冠狀動脈因血管內的粥狀板塊破裂而引起血栓、血流阻塞,導致心肌受傷、心肌坏死,也就是心肌梗塞。

局部運動 加重心臟負擔

  臨床醫生發現,一些心臟病患在做全身運動時心臟病不易發作,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動時,盡管運動量并不比全身活動大,反而容易誘發心臟病。

  這是由于机体的供血方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血壓變化決定的。机体的血液供應有“多勞多得”的原則,某部肌肉活動量越大,該部肌肉血管擴張的程度也越大,供血越多。

  体內流動的血量是一定的,為了供應活動肌肉增大的需血量,不活動的肌肉血管就收縮。全身性肌肉活動時,血壓在運動開始后有輕微的升高,隨后由于全身肌肉血管舒張而恢复至原來水平。這樣的活動既沒加重心臟負擔,又達到鍛煉目的。

  局部性肌肉活動(如上肢或下肢的運動)時,活動部分的肌肉血管舒張,大部分不活動的肌肉血管收縮,引起血壓顯著升高,加重心臟負擔。在心腦功能本來弱的情況下,病人极易發生心肌梗塞而死。

  老年人和心臟病人在室內活動時,不宜進行局部肌肉活動,如用啞鈴、拉力器、單雙杠等進行鍛煉。可進行輕松愉快又不至于增加心臟負擔的全身活動,如打太极拳,跳輕松的排舞等。
為何會有運動員暴斃?

  人們在運動中及運動后,口渴時如果拼命喝水,口渴感是解除了,但由于血管仍在擴張增氧,外來的水給心臟的壓力急劇增大,喝下的水越多,心臟壓力越大,得心臟病的几率也越高。
  現實生活中,許多人包括一些業余運動員,由于缺乏專業人員指導,在劇烈運動后,常拿起礦泉水甚至冰水猛喝,這种暴飲方式最易患上心臟病。運動員猝死事件頻頻發生,醫學界不排除是這种不良飲水習慣造成的。

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几個數字
0    不吸煙
5    膽固醇降到5以下
30   每天堅持30分鐘運動
140、90  把血壓控制在140、90

沒有留言: